常見問題

1. 大腸癌可以預防嗎﹖

大腸癌是癌症殺手第一位,,與其他癌症不同,大腸癌大部分個案可透過適當的篩查,預防其發生或盡早察覺,降低死亡風險。

事實上,約80%的大腸癌是由俗稱瘜肉的大腸腺瘤經歷十年八載後演變而成,若能及早摘除瘜肉就可以直接預防大腸癌。外國經驗顯示,大腸鏡篩查有助減低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,美國及英國等地均有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。

2. 哪些人應該接受大腸鏡檢查﹖

醫學界建議,50歲或以上人士,應該定期進行大腸檢查。若屬於高風險族群,包括自己或家族成員曾經患有腸瘜肉或大腸癌人士,便更要在較年輕時進行檢查,檢查次數亦應較為頻密,詳情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。

3. 大腸癌有何症狀﹖

患者的排便習慣改變,導致腹瀉或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、糞便帶血或有大量分泌黏液體重無故下降、腹部有腫塊、持續腹痛及貧血,如有以上症狀,應及早求醫。

4. 目前有何檢查大腸的方法﹖

檢查腸道的方法有很多種,如:

a. 大便隱血測試,

可以測試大便是否帶有隱血,以便跟進是否已患大腸癌、腸瘜肉及其他病症,通常每1至2年1次

b.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

以較短的大腸鏡檢查直腸及乙狀結腸,每隔5年一次

c. 結腸鏡檢查

以常規大腸腸檢查整條結直腸,每隔10年一次

5. 胃癌的成因是甚麼﹖

根據流行病學,有幾類人較易患上胃癌:飲食上,常進食鹽醃、煙熏食物、少吃水果和蔬菜;感染幽門螺桿菌、Epstein-Barr病毒人士;家族有胃癌病史;曾進行胃部切除手術及患上惡性貧血人士。

6. 有甚麼方法可以預防胃癌﹖

事實上早期胃癌病變並不明顯,増加診斷難度。整體胃癌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28%和20%,而亞洲(如日韓)生存率卻比西方國家高,原因是日韓國家奉行篩查早期胃癌病變檢查,即使無胃癌症狀,仍可接受檢查,把早期的細胞變異及淋巴結切除。

以日本為例,該國胃癌患病率高達65%,但5年存活率卻高達9成,一部分歸功於篩查早期胃癌的成效,最重要是因為他們使用新技術篩檢胃癌。

7. 日本採用甚麼新技術進行胃鏡檢查﹖

日本利用放大內視鏡診斷影像術,以小型內視鏡進入胃部,拍下照片及抽取活動組織進行病理檢查,可幫助診斷食道發炎,胃炎;食道,胃及十二指腸潰瘍;胃瘜肉及腫瘤等上消化道疾病。日本專家建議拍攝22張不同角度的胃部照片,比一般胃鏡檢查的4張照片更多,有助診斷早期病變。但整個檢查時間會較長,由以往5至10分鐘,到現在需時10至20分鐘。

我們前赴日本學習及引進早期胃癌篩檢技術,採用日本的技術,使用Olympus的先進內視鏡儀器,透過備有特殊放大功能的先進微型鏡頭,從多角度觀察胃部狀態,查看胃部黏膜及微細血管的變化,幫助找出潛在的病變問題。

8. 哪些人應接受胃鏡檢查﹖

有以下徵狀如持續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體重無故速降、進食後有肚脹的感覺、嘔吐,有時甚至吐血、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、疲憊、虛弱、貧血、小腹腫脹人士,應盡早接受全面的胃鏡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