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術33小時 29歲男擊退末期腸癌

17/08/2017

僅腹膜擴散 無轉移其他器官
手術33小時 29歲男擊退末期腸癌

腹膜擴散

腸癌已經擴散,大部份個案只能以化療及標靶藥等治療。外科醫生指,近年國際醫學研究提出,若腸癌只有腹膜轉移,並未有擴散到其他器官,仍有機會透過切除手術治療,最近一宗歷時近33小時的馬拉松式手術,為一名末期腸癌病人帶來手術治療機會。
記者:于健民

外科專科醫生梁家騮表示,腸癌可以經淋巴腺、血液或腹膜三種途徑轉移,後兩者最常見於末期腸癌個案。切除受感染的淋巴能夠阻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,但癌細胞若經血液或腹膜擴散,有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,且難以追蹤,根據以往經驗,不會建議病人接受切除手術。
梁指,近年不少醫學研究發現,部份末期腸癌病人因為特定的基因變異,癌細胞只會在腹膜擴散而不轉移到其他器官,所以有機會透過切除腹膜來消滅癌細胞。腹膜是皮膚底下的一片黏膜,包裹腹腔、肝臟、腸臟等器官,即使切除,理論上不會影響其他器官運作。
從事飲食業的29歲澳門人陳先生,兩年前因盲腸炎在當地醫院接受切除手術,術後傷口附近有膿液滲出,惟醫生聲稱化驗後未見有異,但今年初開始不斷嘔吐,每月最少3、4次,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上次手術的位置及腹腔有多個癌腫瘤,小腸亦有梗塞,確診末期腸癌。
陳稱,不少澳門及本港的醫生均認為無法康復,最多只有半年壽命,拒絕為他做手術,其後經朋友介紹來港求醫。由於診斷出癌細胞只是在腹膜轉移,仍有機會施行切除手術,他決定「博一鋪」。他稱,為了可以照顧兩歲大的女兒,「唔理手術風險幾大都要試」,6月底決定接受手術。

料每年200病人適合治療

梁家騮指出,陳先生的病情相當複雜,第一次手術花了近18小時,切除大部份的腹膜、大腸及小腸之後,發現盆腔近膀胱位置也有癌細胞,需要再花15小時做第二次手術切除,並重駁輸尿管及建永久造口方便排泄。兩次手術合共花近33小時,清除了體內幾近所有的癌細胞。
本港過去甚少進行同類手術,梁稱,除了因為術後30日的死亡率高達3%至6%外,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也不多,估計每年約有200名末期腸癌病人的情況與陳先生類近,期望這類病人日後有機會接受手術。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出,隨着醫學技術進步,能夠接受切除手術的末期腸癌病人會不斷增加,除了腹膜轉移外,如果癌細胞只擴散到肝臟或肺部的特定位置,經評估後也可以考慮透過切除手術提升存活率。不過,如果癌細胞已經入骨,則只能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抑制。

(節錄自《蘋果日報》的報道)